我院投资系教师团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以“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为抓手,深入探究我国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领域前沿问题。该研究领域是数据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金融学、信息学、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将数理分析、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及系统工程等引入到投融资领域。近年来,相关研究被国内外一流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领域期刊接收并发表,专业教师研究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国家一流投资学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量化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A类期刊或者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并出版学术专著。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Lévy过程驱动非高斯OU随机波动率下的期权定价》于2019年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考虑金融时间序列发生的跳跃、随机波动率和"杠杆效应",建立由不同Lévy过程驱动的非高斯OU随机波动模型。通过结构保持等价鞅测度变换和FFT技术,对不同Lévy过程驱动下的非高斯OU(non-Gaussian Ornstein-Uhlenbeck process)期权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在结构保持等价鞅测度下,推导出不同Lévy过程驱动下BNS模型离散化表达形式,并构建了基于SMC(sequential Monte Carlo)的极大似然估计、联合样本估计、梯度-SMC估计的非高斯OU期权定价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指令流不平衡、指令爆发与价格冲击》于2022年5月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网络首发。论文首先通过逐笔委托数据重构了限价指令簿,分别从纵向时间维度探讨了指令爆发时点前后市场的异常状态特征和从横向价格维度探讨了委托指令分布不平衡性特征.其次,在Hasbrouk价格冲击模型的基础上,同时纳入价格变动、成交量方向、多层级指令不平衡和指令爆发四个不同层面测度指标,综合探讨了价格形成过程中各市场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分析了背后的机理和交易者行为特征。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我国金融市场日内状态特征聚类与优化交易执行》于2021年1月在《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论文采用一种无监督的聚类方法识别各时段的市场状态特征,并将其应用于优化交易执行问题.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基于状态依赖Hawkes过程的我国股市限价指令簿事件激励效应研究》于2022年2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利用逐单委托数据重建了实时演化的限价指令簿,基于状态依赖Hawkes过程分析了不同市场状态下各类限价指令簿事件的自激励和互激励效应。共采用三种不同设定的状态依赖Hawkes过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交易者的行为特征。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异质交易行为对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动态影响研究》于2021年5月在《管理科学》发表。论文从交易者具有异质性的微观视角,考虑统计套利和动量交易两种策略对交叉上市股票的价格影响过程,构建具有选择转换机制的异质交易者动态定价模型,动态观测不同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结果拓展了异质交易定价模型的应用范围,为动态刻画市场演化过程、揭示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基于元模型的异质交易行为主体下股票市场微观结构仿真研究》于2020年11月在《管理工程学报》发表。论文基于主体建模思想,从交易媒介、交易活动以及交易者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设定,构建模拟真实市场交易的人工股票市场元模型,研究不同的行为偏好和交易策略自由组合形成代表性异质交易者,在交易环境的约束下相互作用推动市场的演化。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同业借贷网络中系统风险研究》于2020年2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针对银行双边风险敞口不可得的现实情况,利用贝叶斯方法,在不同的网络结构设定下构建吉布斯抽样器,根据大量银行间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分布矩阵的样本,考察了每个商业银行在负面冲击后违约的概率及其分布。
刘志东教授合作论文《跨行业风险溢出冲击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于2022年3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基于LASSO-VAR构建行业风险溢出网络,准确刻画特定行业风险上升带来的行业间风险联动特征。利用DBNM-BA模型构建跨行业风险溢出冲击下的“实体行业-银行系统”两层级风险网络,并分别识别两层级网络中导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的关键节点:系统重要性行业和系统脆弱性银行。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Financial spillovers and spillbacks: New evidence from China and the G7 countries于2021年10月在《Economic Modelling》发表。论文利用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更受G7国家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跨境金融溢出的主要驱动力。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The Linear Relationship Model with LASSO for Studying Stock Networks》于2022年4月在《Entropy》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开发股票关系网络的新方法,即利用LASSO的线性关系模型来探索系统框架下的负相关关系。所开发的模型不仅保留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向联系,还包括联系方向和负向关联。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Dynamic Correlation of Market Connectivity, Risk Spillover and Abnormal Volatility in Stock Price》于2022年2月在《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发表。论文比较了平静时期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和与2015年去杠杆、次贷危机等高杠杆时期的差异,对上证A股市场跨周期连接性演变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投资者改善投资组合,制定更稳健的风险管理政策。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Dynamic Analyses of Contagion Risk and Module Evolution on the SSE A-Shares Market Based on Minimum Information Entropy》于2021年11月在《Entropy》发表。论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法(LASSO)构建股票网络,比较牛市和熊市的异质性,并进一步采用Map Equation法分析上证A股市场的模块演变。
宋斌教授主编专著《期权与期货》于2021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涵盖了国内外衍生品市场概况、运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二叉树离散期权定价模型和BSM连续时间期权定价模型、希腊字母及隐含波动率、期权定价数值方法等经典及前沿知识,并贴近市场,注重技能与创新,全面分析了衍生品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功能。
在投融资决策与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外部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于2022年5月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第三方担保对城投债的增信作用:隐性担保变化下的前后背离》于2022年8月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以国务院43号文为自然实验,考察政策变化前后第三方担保对城投债一级市场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的影响变化。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于2021年11月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基于持有共同资产网络模型,综合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考虑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贷款违约及其与银行业之间的耦合作用两种渠道引发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中国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于2021年6月在《经济学(季刊)》发表。论文基于双重ΔCoVaR模型研究房地产市场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对中国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分析》于2022年1月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从周期角度出发,构建结构模型和双重ΔCoVaR模型,探究跨境负债和资产的扩张或收缩对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非核心负债、尾部依赖与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于2020年4月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刻画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特征的非核心负债指标与刻画机构关联性的尾部依赖技术相结合,得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该指标能够规避传统风险指标中出现的“小机构、大贡献”这种不符合现实的问题。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房地产信托冲击与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于2021年12月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以信托机构为例,将主动管理类信托资产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建立模型探究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理。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信用和流动风险冲击下的中国银行业传染分析》于2021年6月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通过最大熵方法构建了阈值过滤后的银行业双边同业资产-负债关联网络,在完全网络和"核心-边缘"网络下分别模拟了信用风险单冲击以及信用和流动风险双冲击叠加下的银行业风险传染路径、波及范围和程度。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于2022年3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基于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企业不良贷款回收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了法律环境对不良贷款回收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跨部门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和共振效应的动态演化研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于2020年4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基于金融机构异质性风险下的收益,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构建金融部门的关联网络,从机构中心性、关联性和系统紧密性分析不同市场状态下部门内和跨部门间的关联网络动态演化。
陈暮紫副教授合作论文《跨境银行业资金关联网络动态演化研究》于2020年5月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论文构建了2003—2018年长周期动态跨境银行业资金流动网络,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分析了跨境银行网络的动态演化,并基于Map Equation方法研究了跨境银行业间的模块结构,分析了模块的风险传染情况。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Does the risk on banks’ balance sheets predict banking crises? New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于2020年6月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发表。论文通过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模型的模拟和基于147个发展中国家1980-2016年月度数据实证发现,在繁荣时期,银行的非核心负债较高、杠杆较高、流动资产较少;在萧条时期,上述表现相反。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经济》、《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研究》于2021年8月在《世界经济》发表。论文结合条件在险价值方法、事件分析法以及正交分解法构建一揽子模型,量化分析在外部冲击下实体经济内部及其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机制。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促进中国房地产企业投资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于2021年2月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论文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提高房地产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化程度。其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在抵押品融资、地方政府支持、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中国金融体系放大了实体经济风险吗》于2020年10月在《财贸经》发表。论文利用二级行业指数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溢出网络,从行业视角出发探讨金融体系在中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吸收和放大作用。
刘志东教授与荆中博副教授合作论文Spillover effects of banking systemic risk on non-financial listed firms in China: A financial cycle analysis于2022年6月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发表。论文研究了银行业风险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并从金融周期的角度探讨了风险的传导渠道。
在可持续投融资决策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Soft Comput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Energy》等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
林则夫教授合作论文《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质量:带有资源环境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于2022年3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表。论文从绿色金融研究的理论脉络入手,构建了带有资源环境约束和金融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2005年至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活动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
林则夫教授合作论文《美国发展医疗战略储备体系的历程及启示》于2020年9月在《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发表。论文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梳理总结了美国医疗战略储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美国医疗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国家医疗物资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郭健副教授合作论文《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for CO2 transmission pipelines using a hesitant fuzzy VIKOR method》于2019年在《Soft Computing》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犹豫模糊VIKOR方法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进行CO2输气管道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故障模式风险因素的主观权重,采用离差最大化法确定风险因素的客观权重。使用犹豫模糊VIKOR方法对FMEA团队成员确定的潜在故障模式进行排序。
郭健副教授合作论文《基于区间犹豫模糊TODIM的改进风险评估方法》于2020年6月在《计算机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间犹豫模糊环境下的TODIM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专家基于区间犹豫模糊集对失效模式的风险因子O、S、D进行评估;采用区间犹豫模糊TODIM方法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频率和难检度进行评估。
郭健副教授合作论文《Extended TODIM method for CCUS storage site selection under probabilistic hesitant fuzzy environment》于2020年在《Applied Soft Computing》发表。论文在概率犹豫模糊信息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λ-模糊测度和Choquet积分的改进TODIM方法,用于进行CCUS封存场地的多方案比选。
郭健副教授合作论文《Determining a reasonable concession period for risky transportation BOT projects with government subsidies based on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于2022年在《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发表。论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基于累计前景理论(CPT)研究政府补贴和决策者损失厌恶行为对风险型交通BOT项目特许期决策的影响。
郭健副教授合作论文《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BECCS vertical integration model in China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and system dynamics》于2022年4月在线发表于《Energy》。论文通过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了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下BECCS产业链中多主体的策略选择对系统均衡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政府政策对BECCS的影响。
周君教授合作著作《项目融资实务指南: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全视角路线图》于2020年4月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阐述了项目融资的各个环节:如机会筛选、项目评估、项目开发、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等。介绍如何通过建立竞争优势来开发和实施项目。提供成功融资的路线图,介绍各参与方的角色和职责;提供项目融资有关的战略决策和财务建模工具;介绍失败项目案例,解释项目融资中应当着力规避的常见陷阱。
周君教授合作著作《ESG投资》于2022年7月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发表。该著作对ESG投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科普性质的描述,厘清各类相关的定义和概念,追溯ESG投资的历史发展过程,简明概述关于ESG投资背后的理论、思想和经验证据。总结和介绍当前世界范围内投资领域一些常见的ESG投资政策、投资工具、投资模式和案例,以及正在采用的操作策略与方法、法律法规等。
周君教授合作译著《ESG投资:理论与实践》于2022年7月在中信出版社发表。本译著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兼顾理论与实践,力图将各方的观点公平呈现。不仅提供了关于ESG投资背后的理论和经验证据的简明概述,也总结了在美国投资领域一些常见的ESG投资工具和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术语的定义、企业ESG实践的理论依据、股东参与ESG实践的方法、金融市场中ESG投资状况、ESG投资组合构建、ESG因素的衡量与报告、各类机构的ESG投资实践。
李国平教授专著《基于碳排放的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研究》(获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预期2022年底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对碳排放与生态价值补偿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基于碳排放的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以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碳排放核算制度与核算体系,并进行全面的碳排放核算。本专著的研究有助于为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上有助于创建基于碳排放的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资源价值补偿制度,以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创新投融资决策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系统科学与数学》、《经济学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并出版学术专著。
高婷副教授合作论文《政府创新补贴、企业创新活力与创新绩效》于2021年在《经济学家》发表。论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分析了具体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创新活力在其中的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创新补贴发放主体、企业和行业属性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
高婷副教授合作论文《Analysis of attention on venture capital: A method of complex network on time series》于2020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发表。论文收集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25日中国风险投资百度指数,基于时间序列可视化原理,分别构建了基于PC plus mobile、PC search和Mobile search的时间序列网络,深入分析比较其网络特征,研究了风险投资关注度的发展和变化,探讨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
高婷副教授合作论文《基于多层网络的中国企业风险投资(CVC)影响力动态评价研究》于2020年在《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论文基于CVC多层社会网络,构建了包括整体网社群网自中心网的多维影响力评价模型,对时序数据提出基于移动时间窗的动态评价模型。
高婷副教授独立学术专著《A Dynamic Approach to Stakeholder Theory for Temporary Organizations.》于2020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研究将主导型期望的概念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理论中,以便能够分析项目中的动态情况。本书认为利益相关者动态性,诸如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以及利益相关者权力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项目期望的变更,而这增加了项目目标变化的可能性进而影响项目的成功。
在投融资决策方法论方面,投资系教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等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一流期刊。
谢娜副教授合作论文《Toward Deep Adaptive Hinging Hyperplanes》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一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在线发表。论文将现有AHH推广至网络拓扑结构,构建深度自适应链接超平面DAHH模型。研究给出了DAHH模型全局逼近能力的理论证明,数值实验验证了DAHH模型特殊网络结构有效性,该模型有助于显著提升动态预测的准确性。
谢娜副教授合作论文《Learning with continuous piecewise linear decision trees》发表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知名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Volume 168。论文基于决策树基本结构,提出了一种片状线性决策树及其广义形式,即(G)PWL-DT模型,克服了现有片状常数决策树PWC-DT的不连续性。
谢娜副教授合作论文《A reservation and allocation model for shared-parking addressing the uncertainty in drivers' arrival/departure time》发表于交通领域一流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Volume 135。论文设计了新型机会约束优化模型,解决共享停车平台的预约和分配问题。本研究构建的新型机会约束优化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数值试验证明其在停车利用率和服务故障率等指标方面具备高效性和稳定性。
谢娜副教授合作论文《Placement Optimization for Station-Free Bicycle-Sharing under 1D Distribution Assumption》发表于智能交通领域国际期刊《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Volume 14。论文对共享单车项目投资布局优化问题进行探讨,所构建模型考虑了共享单车的分布式特征,与传统模型存在显著性能差异。
谢娜副教授合作论文《Understanding City-Wide Ride-Sourcing Travel Flow: A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Approach》发表于交通领域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论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来分析基于OD的乘车旅行流,该模型比传统SAM和OLS方法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对乘车流量预测更为便捷可行。
欧变玲副教授合作论文《Bootstrap LM Tests for Spatial Dependence in Panel Data Models with Fixed Effects》于2019年8月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发表。论文把Bootstrap方法应用于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LM检验,证明了Bootstrap LM检验的一致性。
撰稿:荆中博
审核:刘志东